中国援助朝鲜粮食内幕
1996-2009年间,中国对朝鲜粮食援助总计约为345万吨左右,占到世界援助总额的26.9%,是所有国家中最高的,略超过韩国的26.5%。
朝鲜为迎接金日成诞生100周年,计划在4月中旬进行特别粮食供给。
3月15日,韩国《东亚日报》率先刊登独家报道称,中国政府于2月下旬开始对朝鲜进行大规模无偿援助,援助物资包括粮食、建材等,价值高达6亿元人民币,堪称“史上最大规模”。这一消息迅速在国际媒体上传开。当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在例行记者会上侧面予以证实。之后,韩国收集信息发现,中国已经从东北的辽宁省和吉林省向朝鲜输送大米及玉米。
作为朝鲜最大的金主,中国对朝鲜的援助始终秘而不宣,大陆主要朝鲜问题专家也对援助数字一无所知。而此次大手笔援助恰逢新一轮朝鲜导弹危机,引发各方猜测。
《东亚日报》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中国此次与以往主要向朝鲜提供贷款或双方物物交换的方式不同,完全是无偿援助,因此称之为“中国援朝史上最大规模的单笔无偿经济援助”。
报道称,朝鲜希望中国提供至少20万吨粮食援助。根据中华粮网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的东北大米和玉米的批发价,6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5万吨大米或者26.5万吨玉米。
不过由于丹东等边境城市的粮食采购质量、价格都远远低于中国人自己食用的粮食,因此实际上6亿元可兑换的可能会更多。以目前丹东到达新义州的大米批发价格计算,6亿元即可购得大米17.14万吨。
日本共同社称,这是媒体首次报道中国对金正恩政权的援助规模。在之前的1月份,应朝鲜红十字会要求,中国红十字会从辽宁省丹东市向朝鲜新义州提供了6000箱方便面、约相当于30万元的物资。
到底援助了多少粮食?
中国到底援助了朝鲜多少粮食,至今仍是机密。根据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7月的报道,中国官员拒绝就中国向朝鲜捐赠粮食计划发表评论。
1949年,丰收的中国东北解放区既支援了南部战场,也主动调集大米和玉米支援朝鲜。50年代开始,朝鲜一直是苏联和东欧的加工厂,造就了其60-80年代的经济繁荣,而在这个时期,中国吃饭问题上显然让朝鲜有优越感。1979年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进入中国时,发现超过1/3的中国人是营养不良的。饥饿的中国向这个社会主义兄弟所能提供的援助基本只能是能源和工厂。
根据中朝《1971年-1976年相互供应重要货物协议》,中国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吨石油。1976年至1979年间,中国每年以优惠价格向朝鲜提供100-150吨石油,占朝鲜石油需求量的30%。
进入1980年代,苏东经济遭困,生活好转的中国接过帮助朝鲜的重担。其中帮助兴建了发电量为19万千瓦的太平湾电站,在新义州建设了炼油厂(由中国提供原油),帮助朝鲜建设熙川五一燃料厂、平壤齿轮厂、计量器厂,帮助建设海州造纸厂、新义州纤维厂、咸兴钢笔厂、收音机零件厂,并扩建平壤市电网。
苏东剧变后,原有的以经互会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崩盘,朝鲜一下子就陷入了产品卖不出去,工厂缺乏石油无法正常开工,电厂缺乏石油无法正常发电,化工厂缺乏石油没法生产化肥,农场的农业机械没有石油无法正常运作的窘境,进入了被自己称作苦难行军的困难时期。从1991年起,中国成为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尽管因指责中国修正主义加之1992年中韩建交,中朝关系一度冷却。1993年由于农作物减产30%,朝鲜特使访问中国,请求无偿援助粮食。1994年,粮食问题加速恶化,又逢金日成去世,在朝鲜的强烈要求下,中国一次性向朝鲜提供10万吨粮食的无偿援助,被朝中社迅速称赞为兄弟情深。以此为契机,两国的关系恢复紧密。
此后,吉林省东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龙山认为,朝鲜每年物资缺口的一半左右都是中国解决的。除粮食外,朝鲜要求的中国援助从日用消费品到工业原料,无所不包。
不过,国际组织对中国援助粮食数量的计算有个推导公式,通常是总需求量-粮食产量-进口量-可能的国际粮食援助量。而其中的粮食进口部分,基本上全部来自中国。
1996年中国和朝鲜签订《中朝经济技术交流协定》。此后四年平均每年中国无偿支援朝鲜粮食10多万吨,加起来约60万吨粮食、2万吨化肥和40万吨焦炭。
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统计,至2001年达到一个高峰,接近45万吨,此时,联合国的援助也达到高峰,然后中国快速下降到2004年的15万吨,2005年中国援朝粮食规模再次达到新高峰,支援量达到53.1万吨,较上一年攀升260%,占当年国际对朝粮援的92%。
不过,因朝鲜进行地下核试验,六方会谈前功尽弃,中国对朝鲜的粮食支援量自2005年起大幅下降。美国议会调查研究所引用世界粮食计划和中国海关资料称,2006年减少到了25万吨左右,2007年刚超过30万吨,2008年、2009年分别为12万吨左右。从2010年开始,支援量又开始攀升。金正日2010年8月访华期间提出100万吨食品援助,但国际危机集团与韩国三星研究院称,中国只愿提供30万-50万吨。
由于无偿援助主要在两国高官互访时进行,中国对朝鲜的无偿援助整体上不规律地反复增减。观察做出援助决定的时机以及数量发生变化原因,基本有四大窗口:金日成金正日去世时,中国领导人访问朝鲜时,朝鲜出现自然灾害时,以及朝鲜核弹危机。
因朝鲜的积极争取,中国粮食的国际捐赠总量,在世界排位上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捐赠量。
尽管中朝之间粮食援助具有政治波动性,但更大范围来看仍大致有一个轨迹,从1990年以来国际社会和韩国对朝鲜的支援减少时,中国对朝鲜的支援增加,而国际社会对朝鲜的支援增加时,中国对其支援反而减少。
2008年李明博政府上台后,对朝鲜援助规模缩小一半以上。欧盟、美国也因不满朝鲜对援助监督的阻挠,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暂停了援助。此后,朝鲜对中国援助的依赖度陡增。
朝鲜时常主动要求援助,也成为各方公认的事实。除了朝鲜领导人历次访华被认为通常与援助有关,韩联社也曾经报道过具体事例:
2011年3月,朝鲜当局向其海外公馆分配求取粮食援助的配额,其中驻沈阳领事的配额为5000吨。对此,在获得东北三省各1000吨援助之后,目前在要求当地朝鲜族商人提供援助。
不过中国援助每年的真实数额,国外机构仍在不倦地拼图。而对于几十年来的总数,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结论是:从1990年到2005年的15年间,中国对朝鲜援助就可能高达15亿-37.5亿美元之间。这约合当前西藏半年的GDP。
而美国国会研究所引用世界粮食计划署(以下简称WFP)国际粮食援助信息系统数据也给出了一个统计:从1996年至2009年间,中国对朝鲜粮食援助总计约为345万吨左右。占到世界援助总额的26.9%,是所有国家中最高的,略超过韩国的26.5%。
陈龙山认为,“朝鲜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而没有崩溃,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不仅没有参加制裁和封锁,而且还对朝鲜提供了大量援助,中国的粮食援助和石油供给可以说已经成了朝鲜的生命补给线。”
走私量远大于正式出口
自2008年韩国李明博上台后,国际危机集团报告称,韩国降低了对朝鲜援助,再加上朝鲜货币改革失败,朝鲜越来越依赖于中国的粮食。
朝鲜除了以特殊理由提出无偿援助请求外,中国通常以出口方式来实现最低程度的经济互利。
2010年1月与2009年同期相比,朝鲜从中国粮食进口增加近3倍,从3869吨增加到13834吨。
WFP统计数值表明,中国对朝鲜提供的粮食主要是小麦、面粉和杂粮。
与朝鲜新义州一江之隔的丹东对朝鲜贸易人士介绍,丹东已经成为全国陈旧大米、面粉等粮食的集散地。这些陈旧的粮食并不流入国内市场,而是都以极低的价格卖给朝鲜。
“这对朝鲜是有好处的。他们不挑吃,主要问题是买不起。便宜比什么都好,能吃饱就行。”
不过,大陆对粮食出口有配额限制。吉林对朝管理部门人士介绍,吉林省一年粮食出口配额才能分配到数万吨。丹东贸易人士则介绍,配额通常由北京的大公司控制,真正的贸易公司需要购买,且有人炒作。目前,配额价格大约为,一吨面粉约200元人民币,一吨大米约400-500元。一旦朝鲜方面要得急,中方的配额又已经用完了,就只能通过走私渠道向朝鲜输出粮食,甚至引发朝鲜粮食涨价。
大规模地走私用船,每船可载数百吨,相当于十来节火车皮的货物量。该人士称,如果不是配额限制,商人们实际上并不愿意走私。除了额外的风险,成本也会每吨提高近百元。
2008年6月,韩国《东亚日报》引用丹东消息灵通人士的话称,从丹东向朝鲜走私粮食盛行。由于国际粮食价格暴涨,中国从2006、2007年起,也开始限制粮食商业出口,通过正式渠道出口到朝鲜的中国粮食急剧减少。报道引用丹东海关的资料表示,当年1至5月,出口到朝鲜的粮食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50.5%。而走私粮食远远多于正式渠道出口量,海关查获的粮食走私案件也大大增多。
除此之外,民间少量的粮食贸易也基本上是以走私形式进行。
某对朝商人介绍,与中方配额限制不同,朝鲜方面对粮食进口非常欢迎。朝鲜原先对粮食进口免税,此后的税收也是象征性的。“朝鲜海关一见是粮食就一路绿灯。如果是只有几吨的少量粮食,干脆就不收税了。”根据他们的估算,朝鲜从中国通过各种渠道进口的粮食,大约占到朝鲜总需求量的1/3。
对于向朝鲜的粮食运输途径,主要通过陆上和海上途径到达朝鲜,陆上有通过货车(火车)从丹东车站运往朝鲜。有时,韩国援助朝鲜的物资也是经海路到达辽宁丹东港,再转从陆路口岸出境运往朝鲜。
海上通道主要是从大连到朝鲜南浦港的航线。大连中远物流有限公司2001年2月6日开通了大连至朝鲜南浦的航线,“几年来,每个月都有5000多吨的援助物资运抵朝鲜。通道的建成不仅促进中朝贸易,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给正在建设中的东北亚航运中心的物流业提供了真切的启示。”该公司在一份报告中如是说道。
美国国会研究所的报告认为,中国援助朝鲜物资是直接运到朝鲜的。人们相信中国没有任何系统监控对朝鲜的粮食运输。
通过慈善机构和商业公司运作
但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中国区代表黄安生介绍,近些年,中国援助朝鲜的粮食越来越多地委托计划署进行。
2010年时,中国政府向计划署捐赠100万美元,并未指定使用方向。之后计划署询问中方是否可以只拿出一半来援助朝鲜。“到了2011年,中国政府捐赠的100万美元,指名是用来援助朝鲜的。”
由此,中国如今每年的对朝粮食援助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自行援助,不对外公开;另一部分是通过WFP等国际组织。其中常用的操作方式又是通过慈善机构以及商业公司的配合来具体运作。
此次6亿元大礼包,则与WFP毫无关系。
据延边大学朝鲜问题专家金强一了解,中国对朝鲜粮食援助虽然一直不公开,但大体可分为商业化操作、低价出售、民间交流等多种方式。正常情况下,完全无偿的援助可能并不多。
丹东对朝鲜贸易人士介绍,本地有几家贸易公司多年来承接对朝鲜粮食援助的项目:北京的慈善机构下单、打款,丹东的贸易公司在当地组织货源,配货发货。延边地区也有类似的公司。其中就可能包括中国政府的援助,以及国际机构的援助。
该人士介绍,由于操作并不复杂,甚至私人就能完成,因此承接此项业务的公司也并非大公司。这样的操作模式在丹东已有至少十多年历史,承接这一业务需要和北京有关单位建立关系,其他公司难以插手。不过由于边境对朝贸易市场价格已经透明,粮食援助生意的利润也并不比其他对朝贸易生意可观。
据了解,粮食援助中之所以面粉受欢迎,是因为一方面面粉价格比大米更低,另一方面面粉比大米的吃法多得多,“扛吃”。
粮食并不是中国对朝援助的全部。各种物资、工厂都长期在中国的援助范围之内。
根据《东亚日报》的报道,此次的大规模援助,包括现金和物资。其中包括大米、玉米等粮食。此外,朝鲜还要求了肥料和建材等物资。《东亚日报》猜测,建材可能被用于金正日铜像和平壤城市的建设。
不论是建材还是援建,通常也都通过商业公司来运作。
曾经参与援建朝鲜工厂的人士介绍,援助项目由商务部拨款,商业公司负责实施。结果工厂建设过程中被偷盗、挪用的物资过多。甚至整仓库的建材都被“领导”用车拉走,导致工厂无法完工。公司只得一方面和朝方争吵,一方面和商务部交涉。不料商务部却对此早有准备,预算竟然追加了人民币7000万元,接近原预算的一半。
周宇 李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