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中国模式官商不分 难以构建新文明

导语:中国的渐进式先易后难,把好改的先改了,留下一些相当难啃的骨头。更麻烦的地方,是因为易改的改了,经济上收到了成效,人们对还要不要再改革攻坚,就不容易达成共识。毕竟改革前无古人,又不可避免要触动一些既得利益,“渐进”就变成渐渐不容易推进。

阅读全文

资中筠:没有中国模式

从体制内的干部到体制内的研究者,再到视独立为生命的学者,耄耋之年的资中筠诠释了自由思想和启蒙的价值

资中筠:1930年生于上海,原籍湖南。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方语文系。通英、法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原《美国研究》主编。

阅读全文

秦晓:中国模式是制度缺陷 还是制度创新

从广义上讲,“中国模式”是指中国现代性社会构建的目标和路径,即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的现代文明秩序。本文的论述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讨论的重点不是经济结构而是经济制度,即市场机制中政府的职能。

阅读全文

秦晓:去意识形态化 回归普世价值

导语:普世价值体现的是人的价值,它不因人种、国别的不同而失去意义。特殊性是相对于普遍性的存在而存在,没有普遍性也就没有特殊性。普遍性并不排斥多元和特殊性,恰恰相反,普遍性是对多元和特殊性的通约,正是多元和特殊性的存在和互动才使得普世价值有了更大的包容并不断获得新的活力。

阅读全文

秦晓对谈李泽厚:需要什么样的现代性?

中国经济改革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转变政府职能。不能因为现代化暴露出的问题而否定现代化、否定全球化、否定启蒙理性和普世价值。社会革命是绝对不可取的,中国不能再折腾了,但是思想革命呢?

阅读全文

秦晓:中国道路也须秉承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告诉我们,政府是服务于人民的,资产是属于社会大众的,城镇化是为了人的幸福的。而“中国模式论”鼓吹的却正好相反:人民要服从于政府、政府要控制资产、百姓的利益要让位于地方建设。

阅读全文

陈志武:必须知道过去才能建设未来

出身平民家庭的陈志武爱操着湖南口音说“为什么”,比如大家应该多问为什么;政府为什么可以这么做?作为金融领域的学者,他在微博上的关注范围甚广,温和而有的放矢是他的风格。作为一个学者,少说教,多启发,在当下中国,屈指可数

阅读全文

陈志武:不制约政府权力无法发展民营经济

我们不管是希望有更多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还是没有,但是首先第一步最关键的一点是进一步限制政府的权利,如果政府的权利不能够受到制约,讨论民营经济要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实际上都是废话,都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阅读全文

周其仁:通胀没有那么多的类别

通胀起来的时候,有关通胀的议论一般也比较活跃。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毕竟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害,又是看来很复杂的经济现象。不同的议论,牵扯不同的因果联系,也引发不同的政策选项,多一点讨论,哪怕是不同意见的交锋,可能是必要的。譬如,这一波中国通胀究竟属于哪一种类别,就值得细加辨析。

阅读全文

胡祖六:收入分配改革目标不应是杀富济贫

一提到收益分配,基尼系数,结论是否就是要杀富济贫,社会的仇富心理更加激化,富人包括成功的企业家们也可能会感到高处不胜寒。一提到内需,就讲到广大的低收入民众缺少基本社会保障,对于未来信心不足,因此私人消费永远上不去,中国靠内需的战略一定不可能成功。

阅读全文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