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阁:下一步改革仍要坚持市场化方向

| 2013/01/05 | 3 条评论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11月17日在《2012财新峰会》上表示,无论下一步怎么改革,都离不开两点,一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二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积极发展民营经济。
关于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李剑阁表示,中共十四大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至今已有20年。然而金融危机以后,有观点将市场经济与危机联系在一起,认为市场经济有各种弊端,而中国之所以受影响小,是因为政府干预较多,事实上,近年来政府干预甚至有强化的迹象。“现在重温市场经济,对中国下一步改革是有益的。”
他认为,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当前迫切要做两件事。首先,要打破垄断,放开市场准入。尽管2005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出台了民营经济新老“36条”,但最近的政协座谈会上,民营企业普遍反映,文件很好,但不太感兴趣,对文件提出放开的垄断行业,民营企业“不愿去、不敢去,甚至有去无回”。

以下为李剑阁发言实录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刚才大明讲这个会议已经开了一天,这是第二天的活动。但是我作为会议主办方之一,我还第一次露面。我借此机会我代表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欢迎大家的到来,借此机会对大家的光临表示感谢。

另一方面我们中金公司是财新论坛的赞助和协办单位之一,我们借此机会也对大家的光临表示感谢。

关于这次的会期胡舒立当时跟我商量,大家都知道十八大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结束,很长时间没有向社会公布,所以我们当时会议时间很难确定,幸运的是,我们会议时间选择的比较好,刚刚十八大一结束,我们就开了,这个热度还在最佳状态的时候。

刚刚开完的十八大大家都非常关注,有两个字使用频率特别高,那就是“改革”,新闻媒体做了一个统计,大概“改革”在十八大报告当中出现了86次,所以社会上好像又重新点燃了改革的热情,大家对下一步改革也更高的期待。

我们回顾中国35年来改革历程,每一个阶段到了关键时刻就有一个重要的会议进行高层的推动和高层的设计。当然改革的每一个阶段,群众基础探索和创新也很重要,所以底层创新和顶层设计相结合是中国改革一个特点。我每年都参加财新论坛,在去年的财新论坛我们和与会各位曾经回顾过,中国在过去35年当中,差不多每十年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指导十年的改革。

我们回顾一下第一个文件是1984年,当时是十二届三中全会,那时候对中国的改革,当然是在农村改革的基础上,中国的城市改革和全面的改革到底怎么搞,我们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现在很多的文献都记录了这个文件起草的过程,把起草小组解散,重新成立一个起草小组起草,最后起草这个文件邓小平高度评价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新的政治学的发展,这就是十二届三中全会。

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从农村全面地进入了城市,所以在1984年在后10年改革当中有很长足的发展,后来到了1993年,又召开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十四大的基础上对上个世纪90年代的改革做了一个全面的部署,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和基本框架。因此在这个文件指导下,1993年特别是到1994年中国城市改革全面推开,称三项改革,就是财政中央和地方分税改革。

税收原来中国按照销售额产品税改为以流通环节增值的部分作为税基的增值税。还有把中国长期存在的外汇双轨价格并轨,成为一个单轨的汇率。大家可能还有印象,那个时候我们除了用人民币以外,外国旅游者到中国来还用外汇券,外汇国家有一个牌价,一个进口企业想获得外汇除了用国家牌价去买外汇以外,还要在外汇市场买一个额度,因此当时一般汇率是在一美元兑八块到十块人民币。

改革,实现了中央和地方规范化的分税制,整个流转环节的税收,改为国际上比较通行的,也是当年世界银行向我们推荐的增值税,再一个就是汇率,一步兑换为1美元兑8.7元。

金融也进行了改革,就是在90年代初,中国的资本市场诞生和初步发展的年代,中国有了资本市场,有了股票市场,有了证券市场,有了期货市场。金融商业银行在那个阶段也做了很多的改革,这里就不讲了。

到了2003年又过了10年,也就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当时也对改革做了一个决定。2003年又出现了一个文件《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但是这个10年来,现在社会上特别是经济学界也很多的讨论,认为2003年所写那个文件进行回顾和盘点一下的话,发现有许多的目标没有实现。而且这10年当中还有一个现象,也许是因为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到了攻克特难的时间,所以这10年来,思想界,舆论界以及网络上面怀疑、否定,甚至反对改革的声音都出现。

那么改革确实是在推动和阻碍两种力量的较量下不断地向前推进的,我们回顾一下历史,曾经也出现一个状态,在一段时间里面,改革被人批判,被人怀疑,被人讽刺。我回顾一下有哪两个阶段?一个就是1986年到1987年上半年期间,这个时候全国搞反自由化的政治运动,这个政治运动过程中,有的人借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推广到在经济领域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所以改革受到很大的压制。

我本人经历过,1987年5月13号当时中央领导同志受邓小平的委托,开了一个高级干部会议,在上面明确表示,经济领域里面不反私有化,一下子改革的势头又重新起来了,也为当年秋天召开的中共十三大铺平了道路。

此后又有一次,1989年到1992年又有一次,有人以反对和平演变的名义反对改革,这也使改革处于一个停滞和低潮的状况。那么这个是怎么扭转过来的?在座的都知道,就是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进行南方考察活动,一路上讲了很多话,把这个势头扭转过来了。因此使得当年秋天召开的中共十四大非常顺利。

我回顾这个想说明什么呢?每次中国的改革出现徘徊,甚至于回潮的状况下往往又酝酿着下一次一个重大的改革,也许下一阶段就会出现改革的高潮。

我做30多年的回顾,又想说什么呢?去年我也在财新峰会上说过,按照我们过去的规律,明年又是一个第10年的开始,我们大家都期待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不是有可能再形成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指导我们下一步的改革。

如果明年有这么一个机会的话,大家对改革进行献计献策,这个会议就很有意义。

改革有很多的话题,也有很多的思路,我想在这里只讲两个观点。

一个观点就是不管下一步怎么改革,我们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我们党明确提出市场化改革方向的20周年。

改革有很多的话题,也有很多的思路,我想在这里只讲两个观点。

一个观点就是不管下一步怎么改革,我们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那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我们党明确提出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周年。那么20年之前,我们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基础作用,这个话现在可能听起来,可能在座的多数人觉得这没什么,这很普通的一句话,但是1992年把市场经济作为党的改革目标写在文件当中,这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的事情,是非常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

为什么我说这个很重要呢?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我们有些经济学家,有一些舆论,把市场经济和危机连在一起就产生很大弊端,而中国受到影响比较小,因为市场干预比较多,政府作用比较强大,正因为如此政府干预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重温20年前关于市场经济的有关论述,对下一步的改革目标是有好处的。在这方面简而言之,当前迫切有那么几件事,一个就是要打破垄断,放开市场准入。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有很多重要领域,只有国有经济在经营,民营经济是不允许的。但是这几年国务院制定了老三十六条,又制定了新三十六条,在这方面有很大的进展,就是允许民营企业进入过去传统意义上讲的垄断行业,这刚刚是一个开端,情况怎么样,我们还看不出。
前不久全国政协开了一个座谈会,请了全国各地比较优秀的知名的一些民营企业家来开会。他们普遍反映,这两个文件非常好,尤其对于垄断行业放开问题,他们普遍反应,多年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只要国有企业垄断的,占优势领域的不能去,我们也不敢去,我们有可能有去无回,所以我们不感兴趣。这个在比较高层的座谈会上反映出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我们下一步怎么真正做到市场准入,让民营企业愿意进去,敢于进去,而且进去以后跟国有企业一起为中国经济下一阶段的发展和结构调整,共同来起作用,这就是我们下一步改革应该做的事情。

第二个方面要放开管制,减少干预,强化竞争。在这方面我们有几个问题,我们GDP比较高,价格是一个货币现象,我们要通过其他市场其他渠道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但是我们政府主管部门习惯思维就是进行干预或者是压制。

我们听到很多商业部门,流通部门和工业制造部门都说,一旦价格上涨的时候,他们会接到一些电话。有时候并不见得是文件,但是主管部门会给他们一个电话,希望你们不要涨价。但问题是超级市场的猪肉涨价以后,农民猪肉价格涨价,你不让超级市场猪肉价格上涨,他怎么能做这个生意,他只能不卖了,要不就是降低等级或者减少份量,他不能做赔本生意。

我们价格部门愿意对价格进行干预,而对价格的自由,这可以说我们这30多年改革初期,我们每个经济学家都认识到的,价格是市场经济一个基本的要素,他起一个资源配置的信号作用。这几年对劳动力的价格,对收入分配的行政干预也是越来越多。

最近我们经常听到说中国经济30多年为什么能取得这么高速的增长,因为中国人非常勤劳,这句话对不对?绝对是对的。如果中国人不勤劳,中国不可能取得30多年的成长,在中国土地上也不可能积累这么多财富。但是中国人是不是天生就勤劳,这是要打一个问号。

我最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改革开放已经35年了,以我估计55岁以下的人对计划经济基本上是没有感受的。但是我们55岁以上的人都会清楚的记得在计划经济的情况下,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田地里面还是车间里面,中国人普遍都是很懒的。

在农村的时候,我们是城市知识青年下乡,我们可能缺少劳动,没那么勤劳。号召我们所学习的对象,那些农民是不是很勤劳了,在那个体制下也很不勤劳。我记得我们到农地里面去锄草,拿一个耙子,农民都说我们不是在锄草,是在撑船的。甚至还有一个笑话说,在地里面如果不说这么 几百个带有各种色彩笑话的话,太阳是下不去的,那是充满智慧的笑话,他们从头笑到尾,从早笑到晚,一天工分就有了,活就干完。

作为计划经济过来的 人,我思考这个问题。说中国人勤劳是对的,但是中国人不是天生勤劳,他在一定体制下,他的勤劳和聪明才智才能发挥出来。如果体制丧失中国人可以重新变成懒惰,所以改革非常重要。

所以我注意到这个习近平同志在就职演说当中讲一句话,他说“人世间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我觉得这个讲的非常好,千万不要新的领导上来了之后,就坐着吃蛋糕了,还是要辛勤劳动。因此他说要坚持改革开放 ,不断发展生产力。

这几年政府强化监管,我个人觉得已经到了不能理解,不能容忍的程度。十年前我就曾经私下讨论过这个问题,中国至少有两个金融监管部门,十年前他们就形成了一个制度,就是要派出官员去参加监管对象的董事会 。

我当时就说,这是很不妥当的作法,那么我以为十年当中应该有变化,尽管我现在在一个证券行业,我以为这件事不存在。最近我碰到一个金融人讲,他说这个制度坚持十年,而且还在实施。重要的会他就来,因为大家都知道被监 管对象往往都是上市公司,在讨论一些重要信息的时候,有些官员就非常有兴趣参加。

大家注意如果这个董事会所做事情引起市场的内动,出现了内幕交易 ,监管部门是查还是不查,因为已经是相关者了。这个事情早就不应该做了,监管部门说,我们对我们监管部门不放心。你在监管部门也是人,你被监管对象也是人,人和人之间这种制约和监督关系是通过制度来安排,不是靠好人和坏人安排。可是监管部门天生把自己当成好人,把被监管对象变成坏人。这样的话也可能,由于这个制度安排是错误的,结果可能原来以为是好的人,可能恰 巧是在做不好的事情,我不敢说做坏的事情。

而常常认为是坏的人,他老是被看着,他不见得敢做不好的事情。所以这个制度安排是有问题的,我最担心就是这些监管部门会自己以为自己是好人在看坏人,最后把自己一帮好人变成坏人。我讲第一个坚持20年市场化改革方向。

第二个是要讲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积极发展民营经济。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呢?因为在15年前也就是中共十五大,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基础经济制度就是多种经济共同发展。从十五大召开以后,我们修改了《宪法》,我们制订了《物权法》,明确表示要对个人合法产权进行严格的法律保护。

但是《物权法》制定,这几年,至少大家众所周知在中国有些地方个人产权受到非常粗暴的侵犯,甚至各种政治运动,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占有了个人产权,把一些企业家变成无产阶级。所以现在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最重要不是三十六条新的也好,老的也好。

最重要的是,我们党,我们国家要重申对于个人产权的保护,否则的话,你多赚钱,赚完以后归你的(不多),他是不会干。也就是说,我们现在金融部门以及海外好多金融机构,统计部门都用大量的数据表明,中国现在有很多的资本在外流,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

最近有一些外国的机构问我一个问题,你们中国经济增长不管怎么说今年7%,明年还要低一点,但是仍然是全世界最好的地方。我们都想往你们那儿投,为什么你们都想往外面走?你想想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因为他们外资进来我们是保护的,老百姓投资是得不到保护的,所以中国老百姓不愿意到国内投资,至少要拐个弯变成外资投资,这是下一步阶段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中国税收连续十年来以超过20%的速度在增长,这个是不正常的。我们现在应该让利于民,让利于企业,应该大幅度减轻企业的负担,尤其是那些小企业的负担。我们对那些自顾型微小企业,夫妻店,你不收税又怎么样,如果你又收税,又收费让他没法活,他要拿你的低保,他现在靠自己双手在吃饭,你一会儿收税,一会儿收费,一会儿城管,这些事大幅度减免掉,不仅可以增加城市就业,提升城市低收入者的收入,还有可能产生一批中产阶级,而且可以大大缓和现在越来越紧张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改善政府的形象,这件事情一定要做。

民营经济这几年对中国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仍然把它当作后娘养的,这个数字证明,这几年60%的GDP是民营经济创造,50%的税收是民间经济创造,80%就业,当然包括农民工进城,都是由民营经济吸纳。

65%以上发明专利是民营经济提供的,75%以上技术改造是发生在民营经济上,80%以上新产品是民营经济提供,所以民营经济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之重要。我毫无贬低国有经济的意思,但是我们要为民营经济呼吁,国有经济是强势群体,民营经济是弱势群体,为他呼吁是理所应当的。

第三解除金融对民营经济的压制,放开民间的金融活动,民间信贷活动问题,我们期待明年秋天,会有一个文件在此方面有进一步地放开。

改革我们还可以从各个方面来说,我今天就说两条。今年是我们特殊的日子,我们党社会主义改革目标提出20多年,多种经济共动发展提出15周年,我重点从这两个角度讲讲改革,从社会保障、资本市场等等都可以讲。

但是我认为不管怎么改革,刚才提到两个方向性改革分不开,一个沿着市场方向走,一种是多种经济成分一视同仁共同发展,做到这两点中国今后经济发展和改革是大有希望的,谢谢!

李剑阁11月17日在“2012财新峰会:中国与世界”上发言实录未经发言者审阅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分享到:

标签:

分类: 专栏, 李剑阁

  1. 李总的说法不无道理.但是10年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数字.但是现实生活不能以这样的数字来分割.现在我个人理解是:两头大中间小.你怎么改都是没法的.顾这头那么那头就小.顾那头这头就小.反正你怎么改.中间只会越来越小.也许这么说太理想化了.但是我能说的就只能是.重启改革的时机未到.但是我这样的说法只能是理论化的一种看法.我也不知道对还是不对.但是以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这句话:重启改革的时机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