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为什么部级官员情愿自己买商品房住
住房市场化、私有化之后,“住”就与工作单位脱钩,这样,生活的归属地就与政治、与权力脱离。这话怎么说呢?住房私有化对生活空间的“去政治化”贡献是如此之大,今天,连许多部级官员也情愿自己买套商品房住,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让自己的“家”的感觉更强,而且生活空间的政治度也低。
我们的生活被政治化,想离开政治也不成,而且还不能自由谈论政治。许多同仁认识到只有民主宪政才能缓和这种矛盾,那样,人们的生活被政治化的同时,至少还能谈论政治,对涉及切身利益的政治至少能有所表达。
可是,只要饭碗掌握在政治手里,民主宪政即使形式上有,实质上也不可能有。只要政府机构、国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是唯一可以提供饭碗的地方,只要政府是研究经费、教育经费的唯一来源,连学术领域的研究自由、观点自由都难以实现,自由的政治表达更是不可能。饭碗的来源、生存的基础必须多样化,不能由政治垄断,否则,“去政治化”的生活和工作难以成为现实。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不仅启动我湖南家乡的“去政治化”,而且也启动城市生活的“去政治化”历程。在80年代,一方面引进外资带来“三资“企业,另一方面恢复私人创业,个体户也行,“傻子瓜子”也行。这些变化不只是“让部分人先富起来”,更重要的是为城市人提供了国家之外的“饭碗”选择,这种“非公经济”的比重越高、“非公饭碗”数量越多,我们自己做为“劳动力”所代表的财产权还回给我们自己的就越多。
也就是说,在国家是唯一可行的雇主时,不仅我们的生活无法逃脱政治,连我自己这个人所代表的劳动力都是国家的,是公家财产,我的双手都不属于我自己的财产。在“非公饭碗”越来越多后,不用政治权力批准,我辞职就能换工作,其实质是,我自己这个劳动力属于我私人的财产了。因此,80年代“非公饭碗”的出现,实质上是劳动力私有化的起点,也是城市生活“去政治化”的起点。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就是私人生活空间相对于政治的解放。
1986年开始的住房市场化、商品化改革,则是启动了“住”方面的私有化,对于城市人来说,房产是第一份、也是最主要的有形私有财产。住房市场化、私有化之后,“住”就与工作单位脱钩,这样,生活的归属地就与政治、与权力脱离。这话怎么说呢?住房私有化对生活空间的“去政治化”贡献是如此之大,今天,连许多部级官员也情愿自己买套商品房住,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让自己的“家”的感觉更强,而且生活空间的政治度也低。
虽然劳动力、房产的私有化使城市生活在“去政治化”路途上相去甚远,但是,国有经济的比重、政府管制的广度和深度还很高,甚至在回升,国家对文化、艺术、教育、学术、科技在经费上和专业空间上还继续垄断,对民间公益、学术、社团等组织还在排挤,所以,即使到今天,还是只有不能谈政治但又离不开政治的生活。
原来是这样,经济基础集体化、公有化,是通往连私人生活也政治化的道路。
分享到:
拆迁拆到军产房,军界老将已不在,老太,女儿无奈,在流泪,租住搬换。
精忠报国,以身殉天下…
认同食奉碌者身心归国家而非自身。但如果国家所有人都经济上独立,这对一个国家到底是福是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