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民:小处不可随便
茅台酒与汾酒相关,是山西商人到贵州经商时,用汾酒的方子创造出茅台酒。当然,这两者的关系还需考证,但山西商人起码参与了茅台酒的创造。
写下这个题目,想到一个“段子”。说是民国时期于右任先生见许多人随地小便,就在墙上贴了一张“不可随处小便”的告示。有喜好于先生墨宝者把这张告示撕下来,裱成一幅“小处不可随便”的条幅。“随处小便”和“小处随便”其实是有内在联系的,就是不关注细节和小事。
想到这句话,是因为这一段时间看了几本畅销书,不少书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语言风格还勉强过得去,作为休闲书并无不可,只是太“小处随便”了,读起来不太舒服。
读了一本《国企秀》,写国企中芸芸众生及非芸芸众生之间的勾心斗角,近于《杜拉拉升职记》之类职场书。尽管不能反映国企的本质,但也算一个侧面,读读未尝不可。不过个别地方相当“小处随便”。书中有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情报资料中心”主人,连名字都没给,介绍他是“北大欧洲语言文学专业出来的”。我“文革”前后都在北大待过,据我所知,北大从来没有“欧洲语言文学专业”。“文革”前,北大涉及欧洲的有西语系,包括英国语言文学专业、法国语言文学专业、德国语言文学专业和西班牙语言文学专业,还另有俄语系;从来没有这个综合的“欧洲语言文学专业”。“文革”后各系升格为学院了,但也没有欧洲语言文学专业。其实讲这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小人物,如果是要贬损北大那些一无所成的学子的话,说一下北大毕业就可以了,何必画蛇添足加一个并不存在的专业呢?不知道的事情不要臆想,否则就像“随处小便”一样招人厌了。
《国企秀》随便的小处还算少的。又读了一本《茅台前传》,无论“大处”或“小处”都相当随便。我认为,连司马迁的《史记》都不乏虚构之处,写历史小说当然是可以虚构的。但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重大史实不能虚构,二是无论“大处”“小处”,虚构要符合历史真实,即符合当时的生活和逻辑。这本《茅台前传》与史实是有出入的。茅台酒与汾酒相关,是山西商人到贵州经商时,用汾酒的方子创造出茅台酒。当然,这两者的关系还需考证,但山西商人起码参与了茅台酒的创造。这一点,书中根本就不提。我觉得,写茅台酒恐怕不能回避这么重要的史实。现在我不想考证这本书的“大处”,只指出这本书十分随便的“小处”。
书中第八章说到华联辉在四川帮丁宝桢(四川总督)抓了私盐贩子曹崇天后,丁宝桢第二天就把曹崇天“斩首示众”。其原因是,一方面担心受到外来的干预,影响案件处理;另一方面,是担心牵扯的人员过多,特别是听说这件事可能与太子有关,为了保护太子,丁宝桢只能够这样做(90页)。这件事发生在光绪年间,谁都知道光绪皇帝是没有儿子的,在世时也没立太子。与此事有关的“太子”从何而来?
书中第十九章又说,“1916年,新的一年开始了,成裕烧房自从改了名字以后,已经扩建到现在的十八个酒槽,每天产酒数千斤。”(236-237页)这又在编神话了。茅台酒产量并不高,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一个酒厂的产量一天也达不到“数千斤”。而这是1916年,如果一天数千斤,每年的数量岂不是有百万斤之多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上网查一查,我不会上网,但现在肯定也未达数百万斤。这有点太夸张了吧?
书中第二十一章开头写,“1921年以后,中国的局势急转直下,蒋介石成了大总统,终于结束了中国军阀割据,可是老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269页)这也太“随便”了。作者写的这件事发生在1927年;1927年后,中国依然是军阀割据。这一点,有些中国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怎么写历史小说的人倒不清楚了?
说真的,我并没有一字一句地认真读这本书,只是候机时随手在机场书店买来翻翻而已。如果认真读,不知道还会发现多少“随便”的“小处”。当然,以这两本书为例,并不意味着仅这两本书如此,我读过的书中,类似的情况还不少。例如,一本谍战书中,作者给了一个军统特务中将军衔,须知戴笠以少将军衔身亡,军统在解放前从未授予任何人中将军衔。这个问题平时看到了,也没记下,现在连书名都忘了。但如果较真,这类“随便”的“小处”大概是可以写一本书的。
现在出书容易了,谁都可以写书,即使没有出版社接受,也可以在网上发表。这自然是一件好事。但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现在垃圾书籍极多。每年出版的书有二十多万种,还不包括网上的在内,有多少能留下来,又有多少人读这些书?写书并不神秘,也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但写书总要有些积累,有点文化。信口开河,只能是浪费资源。写书的人也不能如此不负责任。现在上网方便,查阅资料并不困难。文学可以虚构,但不能胡说八道、“满嘴跑火车”,这是任何一个写作者最基本的良知。
“随处小便”和“小处随便”看来是两件事,其实是相通的,像这样“小处随便”地写书,其实与生活中的“随处小便”没有什么本质不同。编故事的人要记住,你“随处小便”,总有人会看见的。
分享到:
博客手机访问地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