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导师袁岳:遵从内心感受

| 2012/05/28 | 无评论

每年,袁岳都会在各地大学做数十场巡回演讲,他发现,“有超过50%的大学生,除了自己的同学或同乡以外,在社会上可以说得上话的人一个也没有”。

黑苹果

袁岳的社会头衔如果都印在名片上并能让对方认清,需要半张A4纸: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MPA,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副会长,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理事长,世界专业研究者协会(ESOMAR)中国区代表,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社调市调标委会委员,公益基金会中心与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顾问,《头脑风暴》节目主持人,飞马旅创业团队负责人,黑苹果公益活动组织者……

他有很多生活爱好:三天精读一本书,每个月能发上万条短信,坚持写博客,每天一首小诗,每周一款袁氏小菜……

这些头衔和生活爱好糅杂一起,很多人都以为袁岳每天有48小时或者更多时间。

袁岳自有一套时间分配哲学:30%公司客户沟通工作;25%公司内部管理事务及同事沟通;15%参加相关的专题论坛或专业会议;10%节目主持、采访、媒体专栏写作;10%国际访问与国际业务处理;5%行业事务、社会工作及其他社会性事务;5%书籍写作、高校任教、博客写作。

他严格按照这套时间分配方案行事,并以亲身经历点拨青年:永远选择正确的去做。

青年的心是一个时代最敏感的温度计,也是一个国家最脆弱的神经。那些属于青春期的迷惘、热望与忧郁,与时代的前进、变革与激荡息息相关–1965年出生的袁岳曾深切体会与感受过。

老人家认为80后不关心历史,作家王蒙对80后作品的整体印象就是“没有昨天”;90后被贴上“脑残”的标签,基本上被视为“另一种人”。而袁岳在《谁说8090不靠谱:独生代的现状与未来》中力挺年轻一代:这是群体分化有自主个性的群体,他们背负更大的家庭期待与社会压力,又是自我感受敏感的一代,早老与未熟并存……但我们不能漠视他们的长处:比前代人更会搜罗知识和信息,保有更多的想象力与破格的思路,他们的高挑剔性,将迫使传统权威转型,他们欣赏创新、尝试创新、享受创新……

每年,袁岳都会在各地大学做数十场巡回演讲,他发现,“有超过50%的大学生,除了自己的同学或同乡以外,在社会上可以说得上话的人一个也没有”。另外也有一小部分人,比一般学生有更强的社会意识,作为实习、创业、公益、社交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早早地把自己训练成了一个高度社会化的人。袁岳把这部分青年人比作“黑苹果”。

2010年,袁岳成立自己的NGO组织–零点青年公益创业发展中心(简称“YES”),全面启动源于零点早期开展的大学生公益创业和实习联盟等项目的“黑苹果青年计划”,他的目的是把这些“黑苹果”的因子放大,在校园催化并向社会输送更多的“黑苹果”。

“我希望’黑苹果’是一抹亮色,让校园生活不只有学习、考试或者’宅’;经过’黑苹果’培训,更能明白职场江湖是怎么回事,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该怎样去践行自己的理想;’黑苹果’也许能够帮助他们为未来做一些准备。”

在《黑苹果–袁岳的人情课堂》里,没有繁缛的、一本正经的社交礼仪,只有一些朴素、实际的人情世故,以期枯竭的人脉资源可以变得丰沛,干燥的人际关系可以变得温润。并告诉大家:从8岁到80岁的人,都值得结交。

如今,“大学生黑苹果”扩散成“白领黑苹果”,变成了两条并行的“公益线”。

遵从内心感受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显示,81.3%的中国人读过成功学书籍;2010年,路透社与艾普索斯的一项针对23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日、韩年轻人最拜金,中国有69%的年轻人认为金钱代表成功,成功学因此繁荣。

在这个欲望膨胀、膜拜虚荣、野心旺盛的中国青春期,年轻人需要一个怎样的导师?

也许,在你高考失败的时候,他会告诉你人生不一定要过独木桥。袁岳说:“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那太好了,这意味着你不需要去忍受三个中有两个念书念到让你睡觉的老师,不需要去浪费学三四年也未见得会做一件事的时间,不需要跨入那两人中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的等待就业的大学生行列;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那恭喜你,在我们这个号称世界工厂、每100个城市工作职位至少有85个属于制造与服务、蓝领的社会,我劝你去读高职,作为一名技术蓝领,你的工作岗位十分有保障,初始收入通常高于本科生,你买房买车的时间都不会比一个大学本科生晚……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而且你本来压根儿也没想上大学,只是在满足父母要你考大学的愿望,那么现在你可以名正言顺地去干你想干的事–办养鸡场、倒腾服装、当军警、包鱼塘、开办加工厂、弄个理发店什么的……今天许多创业的人连中学都未毕业,你好好干,混出来了,将来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或者上海交大读个EMBA,一样被社会认可,一样可以物质与精神文明双丰收,这要比你现在在大学校园里虚度时光强上百倍。”

也许,在你从事最基础工作时,他会鼓励你继续做下去。袁岳解释–干小活需要平心静气,先熟悉基本工艺,找到适合顺手的感觉,然后就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甚至一气呵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活与大活不一样。如果我们思考大活,那大半只是一种念头,因为你思考国家大事,但你并没有可练手的机会,最多也就是说说或者写写,那还得你会说会写。小活就不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小活就躺在那里,你想做随时有得做,而你做适应了,做习惯了就是一种技能。最重要的是,如果你真做会了小活,就更有可能体会和操作大活,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反过来,你善烹小鲜或者也可善治大国。因此,我鼓励我们的朋友多动动手,多做点小活,那可使你与任何远大理想近一些、再近一些。

袁岳最大的魅力,在于他对青年人的建议都很实际,不像某些导师那样形而上。袁岳会在自己的博客以及各种场合回答青年人给他提的问题,即使在自己的专栏里,他也经常结合中国国情为大学生给出指导意见。

袁岳式的指导会具体到数量,因而显得更有操作性:至少实习3次或者兼职3次;4年中至少认识150个可以联系的陌生人;组织并参与3个以上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学生社会公益发展项目;读240本课外书;考察至少3个从未去过的地方;尝试并掌握10条人情世故;每周尝试写一篇博客;尝试一次创业,如果再给个具体的目标,你要在大学4年至少挣到自己的5000块钱。

袁岳用自己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可行性样本:创业安身立命,组织聚会广交朋友,做创投帮助他人,写文章整理思绪,在生活中,用写诗、做菜、旅行丰满自己。“旅行也是阅读,你看到的都是动态的。旅行是个提问的方式,因为你看到的总是新鲜的。同时,旅行也是一个寻求答案的方式,而这个答案是丰富的。”

袁岳时常对青年人说:“有人问我这样繁忙的生活累吗?我不觉得累,如果我一天没事可做,那才叫空虚呢!而我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遵从了内心的感受。”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王年华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分享到:

分类: 南方人物周刊, 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