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化桥:政府救市是另类“毒药”

| 2012/09/10 | 3 条评论

上证综指越来越逼近2000点大关,市场上救市呼声也越来越高。在我看来,政府出手救市非常危险,它只能延缓痛苦的、必要的调整。救市只能带给股民不切实际的、不能持续的期望和幻觉,实际上是怂恿股民当炮灰,前赴后继。那是不厚道的做法。我们可以自私,但是不能没有良心。

比起企业家的欺诈,政府救市具有更大的杀伤力,如果我们想重建中国的商业道德和股市文化,必须从政府开刀。

这里,我举4个例子。

(1)某地政府为了扶持几个本地公司到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不惜在税收,环保,资金和土地等方面给这些公司“开小灶”。他们甚至帮企业设计如何做假账,比如伪造前几年的销售额、利润额和实际缴税额。地方政府的这种做法有很多恶果:破坏公平竞争,浪费纳税人的钱财,鼓励官商勾结,欺骗股民,毒害股市。

政府的扶持当然不能让一个阿斗公司强壮起来。可是,股民买的是公司未来很多年的利润,这也就是20倍或者35倍市盈率的含义。然而,政府对于企业的扶持不能持续20年,更不能持续35年。所以,从长远来看,这种公司的股价必然会跌,股民必然受害。

(2)当一家公司被ST或者将被ST时,政府部门通过人为地“输血”使上市公司苟延残喘。但阿斗毕竟是阿斗,不可能因为一两次输血而强壮起来。当然,股民不懂(或者不愿意懂)。他们长期追捧这些僵尸公司。虽然有人说他们亏钱是活该,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我的看法是,这些人毕竟是弱势群体,多数人不明白事实真相。中国证监会应该在教育他们的同时,还要严厉打击繁殖僵尸的各级政府,帮助弱势群体戒毒。

(3)把企业或者企业集团的一部分业务(比较好的业务)包装上市,而把比较差的业务留在上市公司的外面,这也许有欺诈嫌疑。为什么?因为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比较好的业务与比较差的业务并不是真正地独立。它们至少在员工待遇、采购、销售和设施共享方面还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公司的欺诈更加过分:他们在上市之前,由比较差的业务来补贴比较好的业务,上市融资之后,再反向操作。这样的欺诈行为在国企和民企中都存在。

(4)政府或者政府部门给他们所控制的上市公司注资,这是一个特有的中国现象。在香港的H股公司和红筹公司也有很多对此如痴如醉。有些注资的价格完全是国有资产流失,几乎没有人代表老百姓的利益!地方官员们为了从他们的认股权证中赚钱,不惜用超低的价格把纯国有资产卖给上市公司。我在投资银行工作时,经常见到上市公司高管吹嘘他们用多么低的价格从政府“拿到”优质资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就是笑不起来。偷了我的东西,还到我的面前炫耀!等到某项业务搞砸了以后(或者变得不时髦之后),他们再用高价把它卖回给政府。这叫“剥离”。

有些地方官员和国企高管说,他们低价注资和高价剥离是为了“保护小股民”。非也!他们保护的是他们的面子和认股权证。为什么我这样说?因为,他们并没有花力气改善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公司治理,所以,即使好资产装进上市公司以后,也会慢慢变坏,两三年后又需要“剥离”。这种循环会给小股民创造一个个诱惑和一个个陷阱。十年之后,小股民一无所得。

证劵市场红周刊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分享到:

标签:

分类: 专栏, 张化桥

  1. 对中国股市持着这么悲观的态度,那是健康不起来,发展不起来的,当然最根本原因在于让权贵住手,放归市场规则。

  2. 这里本身就不是真正的市场,只是权贵们圈钱的游戏而已!救市只是诱骗又一批傻蛋进来再杀掉的把戏罢了!你说的他们是一清二楚,只是装聋作哑,你又徒呼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