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谨防中国经济“三次探底” 6月20日
美国经济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去杠杆化接近尾声,正在稳步复苏;欧洲最坏的时刻还没有到来,会继续在债务和银行的危机中挣扎。
美欧两大经济体的现状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自2001年以来,外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而欧洲经济长期衰退使我们对其不能寄予希望。美国经济虽然在复苏,但更多的是制造业复兴,而制造业回流意味着对中国的需求下降。
外需不如以前,内需其实也很尴尬。内需包括两项,一是投资,二是消费,但实际上都很难靠上。当前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甚至在短期内存在愈演愈烈的趋向。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是长期过度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放眼一望,很多行业都产能过剩,不仅限于光伏,还有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玻璃、建材、煤炭、汽车、发电设备、电力、电视、手机、空调、服装、玩具、鞋袜……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企业愿意投资扩大产能。从投资品到消费品,中国传统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几乎都是世界第一,可中国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一半,人均收入比美国低得多。购买力和生产能力严重失衡,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
再来看消费。消费的基础是收入,是财富的积累。但在过去十年间,收入分配并不是朝着"藏富于民"的方向发展。中国经济改革的前15年,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后15年则是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在收入分配不断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情况下,怎么靠消费来维持增长?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从45%一路下滑到35%,消费拉动内需又怎能靠得住?
因此,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要深刻反省,转型是大势所趋。在经济低迷期间,中央政府推出了4万亿元刺激计划。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本来就产能过剩,4万亿元投下去,使得结构性问题比以前更严重,产能过剩问题更突出。政府花钱,不能创造财富,只能在短期内推动经济好转,但不可持续。
要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在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而不在于政府花钱。在政府推出4万亿元政策的时候,我就预言,4万亿元之后一定是"二次探底"。如今,"二次探底"发生了,就发生在去年上半年。
接着是政府以"二次宽松"应对,也就是业内盛传的"4万亿2.0版",会有什么后果?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又开始批项目,这次批的项目大多是地铁、城轨之类,资本市场也在开闸放水。冷静观察一番,还是觉得政府应对经济探底是老一套。这次财政没那么多钱了,就开始发债券,包括城投债和企业债。如果出现"三次探底",会在什么时候,我还不确切,也许今年下半年就可以看到。
当前,经济形势之严峻要求继续推进改革。如果不改革,经济势必"三次探底"。"三次探底"之后,税收会下降,政府债务还不了,银行也会出问题,届时中国经济会面临更多的困难。(支点杂志2013年6月刊)
美国经济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去杠杆化接近尾声,正在稳步复苏。从美国房地产行业已经从去年走出阴霾这一点,可见一斑。
精忠岳飞 点我就有了
以职业交流与评价为交汇点的社交网络平台。通过您最真实的公司评论,使之更多的人了解到公司,也使之公司更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同样通过您在这里的互动,串联与您有相同志向相同情感的朋友!
成年人的社交,男人的天堂,http://www.aa1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