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税收的前提是财产的私有
改革以前大家是不交税的。从来没有听说有交税这句话。不管工资是高是低,都不用交税。
我们知道,改革以前大家是不交税的。从来没有听说有交税这句话。不管工资是高是低,都不用交税。企业在名义上要交税,但是这种税毫无意义。因为企业是国家办的,赚钱也归国库。如果先交了税,企业的利润减少,交国库的利润也就少了。所以交税和不交税没有任何区别。不光中国如此,一切社会主义国家也都如此,因为他们是公有制,企业都是国家的。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税和利润是没有区别的。
在公有制条件下非但交税没有意义,连企业要不要赚钱也是没有意义的。企业要赚钱只要把产品的价格提高一点,很容易就赚钱了。百姓作为消费者买了高价的商品也并不吃亏,因为企业赚的钱最后也上交给国家了。国家会把这笔企业上交的利润用于百姓的福利,所以百姓并不吃亏。
反过来看,企业赔钱也不见得不好。企业赔钱是因为产品的价格太低。百姓享受了低价的产品,使企业赔钱。享受低价是好事,企业赔钱是坏事,一正一负互相抵消,所以企业赔钱也无所谓。
相比而言,在私有制条件下,是否赚钱是一个企业好坏的最根本的指标。可是到了公有制的情况下,这个指标完全失去了功能。判断一个企业的好坏不能用利润指标,只能看企业的员工努力不努力,勤奋不勤奋。且不说是否努力和勤奋并没有一个客观的度量方法,就算能够度量也完全不能说明企业是否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如果方向搞错了越努力危害性越大。大炼钢铁不能说不努力,可是不但没有创造财富,反而还破坏了财富。三年灾荒的头一年我国出口了四百多万吨粮食(可供两千万人吃一年),粮食应该进口反而出口,倒行逆施的结果不光是消灭了财富,还导致上千万的人口死亡。由此可见,公有制的根本问题是无法判断经济行为的对与错,大家努力的方向不明,形成一片混乱。这是公有制经济最根本的问题。但是不容易为一般人所理解,只有深刻懂得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理论的人才明白这一点。
回头再来说交税的事。在私有制的情况下个人财产受到严格保护。之所以可以用强制的方法向个人征税,是因为人们需要公共服务,如公安,道路,环境保护,灾害防备等,所以同意花钱雇一批人做这方面的事。花的钱就是大家所交的税,雇的人就是政府官员。但是在企业公有制的情况下,国家用企业的利润支付百姓所需要的公共服务的开支。甚至不光是公共服务,连医疗,教育,住房,也都由企业利润中开支。在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中,没有商品交换,一切都是免费的,包括吃,穿,用,交通等。百姓既没有缴税的必要,也没有缴税的能力。因为他们不从企业赚钱拿工资。一切都由国家包了,用钱来交换完全是多此一举。所以说:税收的前提是财产的私有。
为什么税收的前提是财产的私有?严密的分析要用到经济学的理论。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分不清哪些商品稀缺,哪些商品多余。也可以说,公有制下没有能够指明商品稀缺性的价格。
价格是供需双方在利益对立的情况下讨价还价的结果。在供不应求时商品会涨价;供过于求时商品会落价。所以价格能够指明这种商品是多是少。企业根据价格决定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社会的各种商品都处于供需均衡的状态中。在公有制中,供需双方都是人民,少了利益的对立,形不成价格。一切生产和消费都失去了方向,经济陷入混乱。有些商品十分稀缺;有些商品库房里堆积如山,供需失去平衡。就拿政府预算来说,公有制下政府应该花多少钱,完全没有标准。而在私有制下税是购买政府服务所花的钱,也是可以讨价还价的。税变成一种特殊的价格,但仍具有价格的性质。多花钱(或多交税)可以享受多一点的公共服务,较多的社会福利。反之,亦然。
在公有制下没有交税的问题。在私有制下企业和个人都要交税。于是发生偷税漏税的毛病。人都可能想让别人多交一点税,自己少交一点。都可能想搭便车。特别是我们从 过去不交税转变成现在要交税,这个过程很难顺利完成。在私有制国家里,防止偷漏税也是经过反复斗争和教育才慢慢完成的。交税的教育也跟企业转换成私有有关。在国有企业中,税和利润还有划分困难的问题。对他们来讲,交税和上缴利润是一样的。不过在我国公有制的企业几乎从来没有上交过利润,税倒是要交的。我国不交利润的公有制企业真是叫人说不明白。如果他们不交利润,那就该狠狠地收他们的税。
分享到:
GOD GOD 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