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栏目 中欧商业评论, 特写 | 2,183 views

朱江洪与董明珠:争吵的默契

一个是创始人,一个是铁娘子,性格迥异的俩人如何共事,如何处理矛盾?“不和谐”的背后是两个国企“老革命”与众不同的默契。

此趟格力之行,我一直怀有强烈的偷窥欲—董事长朱江洪和总裁董明珠的关系,究竟是否如坊间传的那样默契无间?他们会吵架吗?怎么沟通和解?会在内心中,对对方有另一种认知吗?我企图从不同人—包括朱、董本人—口中寻找答案。

听到一个让我激动的细节:某次管理层会议,朱江洪提出要加强放权,董明珠立刻就怒了。这起码说明两点:一,朱江洪和董明珠在放权问题上观点明显不同;二,董明珠在朱江洪面前表现依然强势。这难道不会激怒朱江洪吗?相信更多类似的八卦早已传到格力竞争对手的耳朵里了,他们是真正期待“大事”发生的人。据说,他们私下里最巴望朱董二人吵架、不和,或者有人离开。然而,除了年届66岁的朱江洪快要正常退休的消息之外,这些年来,格力并没有任何朱董二人不和的传闻,相反,二人一直以团结友爱、默契搭档的姿态示人。

老话说一山难容二虎,更何况,董明珠的高媒体曝光度,让她几乎拥有了堪比格力的个人品牌影响力。朱江洪却低调到珠海当地人都对他不熟悉。这些事,如果发生在其他国企,结局只可能是一拍两散。而格力偏偏容得下性格迥异的二虎。科龙电器前总裁王国端曾形容:“朱江洪遇到董明珠是朱的福气,董明珠遇到朱江洪是董的运气。”这也使得格力在人们印象中“不像一个国企”。

朱江洪和董明珠,究竟有着怎样的缘分和故事?

“吵出来”的格力

“冲突感”在朱江洪与董明珠的日常沟通中,绝非偶然。对于同一问题,二人的语气、语义很不同。甚至“吵架”对他们来说也是常事。“即使在副总们面前,我们也吵。主要是为了一些大的决策,有些人员任免问题,我们也吵得一塌糊涂。”朱江洪直言不讳,董明珠也快人快语,“我跟他经常吵架,总裁办公会的时候也经常争的。” 他们的“吵架”,也是一场“心理战”。

朱、董两人性格和发展经历上的巨大差异,时常显现出极具冲突感的画面,也注定了他们不寻常的合作方式。

朱江洪极端低调谦和。一见媒体采访就躲到一边,觉得那是件麻烦的苦差事。他宁可去研发部门一坐半天,或者穿着工服和工人一起在厂房里劳作。他很热心,毫无架子,会在上班途中对眼看快迟到的格力员工大喊一声“上车吧”。但他绝非那种既无架子也无能力的“好好领导”。可以说,他的远见和执著,尤其是他制定的以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战略,成就了今天的格力。

而董明珠却是一个高调强势的“好战派”。她是格力的明星人物。她出过书,拍过以她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她不太满意,觉得女演员没演出她的霸气。她从不否认自己具有超越大部分男性的强大攻击性。“我就是喜欢斗,和谐都是斗争出来的。” 在格力历史上几次重大的事件中,她都扮演着“叫板者”的角色。包括与国美叫板,自谋渠道;和政府死磕,最终帮助格力电器收购格力集团;甚至为了争取格力与大金的合资公司的控股权,她亲赴日本,在大金空调社长面前拍桌子。

两人的职业经历也完全不同。朱江洪是地道的珠海人,从1992年格力电器正式组建时起,朱便是总经理,2001年又任董事长。换句话说,朱从格力组建起便身居高位,带领一个小厂摸着石头过河,他对如何用人,如何打造团队,有着很深的体会。

而董明珠是用十年时间一步步从基层业务员做到格力总裁的,每一级晋升都意味着一场战斗。她曾经是格力的销售冠军,专业能力极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领导往往更加自信。当然,对下属也多了些不放心。

在许多格力人眼中,朱江洪是比较容易沟通的领导。负责研发的副总裁黄辉举例说,当关键技术的研发遇到瓶颈时,朱江洪更多是在安慰研发团队,而不是继续施加压力。但他会每天数次坐在黄辉的办公室里,耐心了解研发进程,沟通解决方法。而董明珠的特点是气场强势,要求极严,批评人毫不留情,下属们也难免战战兢兢。

朱江洪更强调放权,“我只管关键的大事情,一般的我不抓,不然要那么多老总、副总干吗?”在日常工作中,下属也确实更有空间和自主权。董明珠却对放权问题相对保守。这可以理解,正如华为公司董事长任正非在最近一封“自白信”中也提到:一个什么都懂的领导,反而不敢大胆放权。

朱江洪容易听进不同的意见。“我这个人不怎么要面子,谁都可以给我提意见。特别是越关键、越大的决策,我越要听下面的意见。”年届66岁的朱江洪,并不计较“被反驳”的尴尬。董明珠则显出更强的“主导权”。“我作为一个总裁,如果不能拿主导意见,就不应该坐在这个岗位上。不是不听别人的意见,而是做出的决策是否正确更重要。我相信大的方向上我能够把握得很好,也一定会跟大家澄清我的理由是什么。”

“我虽然不喜欢接受采访,但在公司里面开会,绝对我是主角。”朱江洪认为谦和并不影响自己在格力的权威性,但似乎只有对于董明珠,朱江洪有些无可奈何。

“谁对我们听谁的,朱总提出我的想法是否欠考虑,我也会再想一下。朱总是很能包容的人,说句不好听的,外面说我霸道,我的确是干事情必须要干成的人。”董明珠的言下之意,一是吵架的目的是做出正确决策而非个人恩怨;二是只要她想干的事,必须干成,也多靠朱总的包容。

谈起董明珠,朱江洪的情感很复杂,“她很犟的。”他的语气,似乎在谈论一个极要强的孩子,带着关怀和担心。当我们让朱江洪在退休前给董明珠提一个建议时,他想了想,说,“我希望她多听别人的意见。”

争吵背后的共识

一个老领导,一个铁娘子,性格不同又难免意见相左,为什么能成为业界乃至中国企业中难得的好搭档?

有内部人士这么理解:第一,朱江洪年长董明珠10岁,而且朱是男人,董是女人,朱会让着董;第二,朱主管研发和生产,董主管市场和销售,各司其职,减少了很多冲突;第三,董的确有能力,能做出事,而朱又够大度,真正是虚怀若谷。

在采访了朱江洪和董明珠之后,我们相信还有第四,也是最关键的—在更本质、更原则的问题上,他们是一致的。尤其在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层面,两人惺惺相惜,彼此扶持、推动。

正如朱、董二人自己所说,争吵,是因为骨子里他们对格力都极端负责。他们不认为这会伤害 “革命友谊”。

朱江洪和董明珠都成长在习惯为他人着想的家庭里。“我们家一般都是剩菜抢着吃,新鲜菜让着吃。”董明珠回忆。

之后,朱和董都拥有了较高的文化学识。朱江洪1970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机械系,是家电企业领导人中罕见的老牌大学生。董明珠1975年毕业于安徽芜湖干部教育学院统计学专业。他们的骨子里都有对知识、对科学的追求,和对天道酬勤、兢兢业业,以及“这辈子做好事,是为下辈子积德”的信仰。这些共同构成了朱、董二人的价值观,又激发着格力形成企业的价值观,从而成为一家不寻常的国企。

概括来说,二人的价值观有六个关键词:责任、奉献、忠诚、共赢、较真、伤不起。

也有人说,朱江洪和董明珠吃亏了,二人目前占格力电器的股份不到1.5%,企业是国家的,责任却很重大。他们也没有时间享受精致生活,例如一到中午,每个格力高管办公室门前,都会推来一个简单的餐车,四菜一汤,以节省外出就餐的时间。

“我从不觉得吃亏。”朱江洪说,“有些干部为什么做不好,就是怕吃亏。吃一次亏,你的威信就多一点,也积了一次德。我实际上也不吃亏,从一无所有,到现在工资待遇都不错,有房有车,怎么会亏呢。”朱江洪自然流露的朴实,让在场人都笑了。

朱江洪的胸怀,让董明珠很钦佩。而董明珠也常将企业经营上升到为社会负责、为中国争光的层面,将创造社会价值视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虽然有人笑称董明珠有些“道德洁癖”,但不可否认,两位“老革命”在感动他人之前,的确是以这些理念感动、激励着自己。

他们的激情究竟来自哪里?我们第一次听到了朱江洪的答案。“我激情的来源,是我伤不起。我比较好胜,政府信得过我,把我放在这个位置上,我必须以最大的热情和干劲把它做好。一是自己有成功感,第二,不给上面丢面子,第三,对员工有个交代。”

朱江洪说,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他都是一个危机感很重的人,“三分的危机,我会想到六分。”为了延缓衰老,他每天雷打不动地跑步,为此跑坏了3台跑步机。工作中,他更是付出行动到“较真”的地步,并转危为机。在最初格力产品质量问题频出,销售遇到困境时,朱江洪颁布“总经理12条禁令”,严格规范质量管控体系。2001年,在他飞赴日本购买空调一拖多核心技术而被日本空调企业拒绝后,他破釜沉舟,要求格力团队不计成本地研发核心技术。朱江洪“较真”的狠劲,正源于他对企业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

这种责任感、较真劲儿和奉献精神,是朱江洪和董明珠的共性。他们从不让亲属在格力任职,甚至不让亲属成为格力的供应商。有经销商曾说,董明珠很简单,作为经销商完全不用挖空心思去考虑双方的利益博弈,因为她总是把你的利益和她的利益均衡考虑,任何一方的利益受损失,她都会拒绝合作。

在这些原则问题上,朱江洪和董明珠得到了彼此的认可和尊重。也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上,他们取得了一致。

董明珠深知,管理一家几万员工的企业,主要靠文化。她异乎寻常地关注细节,并形成必须严格遵守的制度。她不允许员工因为任何借口不打考勤卡,“稍微一松懈,牛鬼蛇神就会跑出来”。她看见有员工不穿工服,会处罚员工的上级管理者1000元,第二次不穿,涨到2000元。“不穿工服其实不影响工作,但却是一种风气,会慢慢蚕食格力的文化。”

连看最喜欢的韩剧时,董明珠都会琢磨,从韩剧中学习如何潜移默化地教育、感染员工。而这些,也与朱江洪不谋而合。

另一方面,董明珠和朱江洪都执著于“工业精神”、“自主创新”。朱江洪曾经提出“核心技术是企业的脊梁,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后又强调“科技救企业,脊梁兴企业,效益促企业”。 而董明珠虽是做销售出身,却视质量和技术创新为格力经营之本。每次和人交谈,最令她兴奋的话题之一便是格力的技术创新。

于是,在格力的战略方向上,朱、董二人保持了高度的统一。基本面没有大问题,“争吵”自然也大多能通过某些方式解决。

“有时候吵得激烈了,就晾一会,各自回去想想。”朱江洪说,“毕竟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

董明珠也强调,“争执才说明对对方更尊重,真正的和谐是通过较量和斗争,最终达成共识。这也是格力文化的不同之处。”

因互补而平衡

朱、董二人的差异,天然形成了“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组合。

朱江洪走到哪里,都给人留下好印象,让别人乐于与他交流。而董明珠,走到哪里都很强势,一看便知道不好招惹。于是,朱江洪是格力的灵魂,抚慰格力人的心灵,给予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董明珠则是严师,对于一家几万人的超大型企业,严苛的管理者不可或缺。有些事,朱江洪出面便能化解纠纷,一团和气;而有些事,则需要厉害的董明珠冲锋陷阵,直捣黄龙。

最典型的莫过于2006年格力电器收购格力集团,朱江洪成为格力集团董事长这一重大变局,董明珠在其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格力电器与格力集团的矛盾,2003~2006年,朱江洪一度被排挤,甚至被污蔑,处境微妙,很多话他也不方便说。“如果我当时很积极地跟领导沟通,有些人也会理解成我很重视这个位子。其实我也无所谓,但我不希望格力被伤害。”朱洪江回忆起那段往事依然心潮澎湃。

关键时刻,董明珠力挺朱江洪。为了保住朱江洪,保住格力电器不被外资收购,她寻找各种途径,在能做主的领导面前摆事实讲道理,最终借力帮助格力电器和朱江洪摆脱险境。

非常之事,董明珠常用非常之举摆平。在格力与日本大金空调成立合资公司时争取控股权,也是典型的例子。当时,董明珠要求格力必须控股,但大金方面坚决不同意。于是董明珠飞赴日本,直接要求见大金的社长。见面之后,董明珠来了个先礼后兵,先表示来拜会社长,赞赏大金公司历史悠久,讲诚信,和格力的文化相同。接着话锋一转,要求格力必须在合资公司中控股,还必须今天拍板。“我一激动,把他办公室的台子拍坏了。”董明珠说。最终,大金社长同意了董明珠的要求,并连称董明珠“太厉害”。

当然,董明珠执行得如此干净利落,大多是得到朱江洪的支持。包括2004年前后震惊业界的格力与国美分手事件,“我们意见一致,不能为了国美,牺牲99%的经销商。”

似乎有无数的例子证明,朱江洪与董明珠是英雄与英雄的惺惺相惜。但是,随着时间、环境、人心的变化,这种平衡难免不会被打破。甚至,那种隐藏在双方内心深处的平衡感,本身就曾经历过无数次被打破和重建的循环。又或者,彼此觉得对方有急需改变的缺点和不足,只是外人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正应了那句话,只要价值观一致,很多问题便容易解决。

如今,朱江洪和董明珠最挂心的事都是格力未来的接班人,“这的确是我的心病,”朱江洪这样说。

在接班人问题上,他们的有些意见也是一致的。董明珠所说,“接班人必须要全身心投入格力,和格力成为鱼和水的关系,达到这样的境界。另外,不要想自己享受什么,要更多顾及员工的感受。”而朱江洪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做事须得先做人。”

前20多年,有朱江洪和董明珠的带领是格力的幸运,但作为一家国企,这种幸运能否通过企业文化和优选机制传承下去?我们有理由担心。

朱江洪

1945年11月出生于珠海,1970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机械系。1992年,格力电器公司组建,出任总经理,自2001年4月起担任格力电器董事长。

董明珠

1954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90年进入格力的前身海利公司,历任格力电器经营部部长、销售公司经理、副总经理,现任格力电器副董事长、总裁。

文·孙欣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分享到:

本文地址: http://www.jrjia.com/2012/03/27/2456.shtml


  • 暂无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