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避免与普适价值发生冲突 12月22日
传统意义上争夺资源的战争一去不复返,但剩下的“战争”是和普适价值的冲突。中国将来走什么道路,需要看清楚。而避免和普适价值发生冲突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条
100年以前孙中山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现在过了100年,有没有这样一个潮流?我觉得是有这个潮流的。
孙中山那个时候说: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40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所以,他想的世界潮流大概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三民主义,第二方面就是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而现在的潮流是发扬普适价值,什么是普适价值?
我的理解就是民主、法制、平等、自由。但这些还不是最基础的,最基础的是人类共同的道德,不管是伊斯兰教、基督教,还是儒家,都有共同的道德:不说假话,要彼此尊重,要有宽容精神等。共同道德是经过人类社会几千年几万年博弈得出来的一个结论,就是遵守道德是人类社会的最优解。
当前世界有各式各样的矛盾,不管是在中国,在利比亚,还是在突尼斯,其冲突就是普适价值和当地的传统文化相冲突。拿中国来讲,就是普适价值和中国的皇权文化的冲突。但本地文化要调整自己,适应普适价值,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只是放弃自己文化传统中跟普适价值不相容的那部分。
而“广东模式和重庆模式的比较”在我看来,还要拿普适价值来衡量,哪一个模式更接近于民主、法制、人权、平等、自由等普适价值。中国从满清的封闭状况走到今天,有没有普适价值?现在还是有争论的。有一段时间国际社会曾把共产主义看成是一个目标,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中有一些是普适价值,例如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等。
但其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却有很大的问题。事实上,经过七八十年的实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已经被绝大多数国家放弃了。中国宪法里面写的虽然是公有制为主,但是还是承认各种所有制,承认人权、法制。
所以回归普适价值,收敛到同样一个认识里面,对中国而言非常紧要。而这个收敛的结果,我认为就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所有违反基本道德的制度也好,做法、政策也好,通通要被唾弃。别的我没有把握,有一点我是非常有把握的,人类一定会有一个市场制度,这一点我有非常高的把握。原因是什么?因为只有市场制度能够最优配置资源。
最近50多年,市场经济的建立,解决了资源配置的问题,有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任何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得到任何一种资源,而不必然需要打仗。例如日本占领我们的东三省,后来打东南亚,就是为了资源。而现在的情况,日本还是一个资源穷国,但却是经济上的强国,不用打仗就可以得到世界上任何一种资源。
所以,在我看来,传统意义上争夺资源的战争一去不复返,但剩下的“战争”是和普适价值的冲突。中国将来走什么道路,需要看清楚。而避免和普适价值发生冲突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