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栏目 书院, 经济观察报 | 1,200 views

阿怪:学习雷锋好榜样

梁文道在自己的节目里曾经讲过关于他那种在殖民地长大的小孩对雷锋的看法,他曾对着班上的同学读《雷锋日记》里其中一段,“今天是大年初二,我的战友们都去过年了,我不去,我今天要在马路上捡屎”。当时他的同学们都笑翻了,大家觉得这个家伙太异常了,这样的人怎么会成为一个国家的典型人物呢?

在新中国60余年的历史上,有一个人做事毫不利己,专门为人,他叫雷锋。

可惜这个伟大的人还没机会体会生命的醇度,就在22岁那年因为倒车时的交通事故,因公殉职,但他在牺牲后的50年间留下了不少东西,一方面成为数代年轻人心中绝对政治正确的道德观,另一方面在新世纪的十年,又在不断引人质疑。今年,正是他牺牲整整50周年,这50年来的每个3月5日,是学雷锋日。

对于年轻一代的新人来说,雷锋是理解禁闭中国时代的最好标本。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政治始终像空气,渗透在普通人的生活之中。雷锋走红的时代,恰逢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党群关系颇为疏远的敏感时期,人们需要一个凡人英雄重塑对国家的信心。

而雷锋是当时最接近主流话语体系的普通人代表,誓死忠于毛主席,他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都曾亲自为他题词,其中毛泽东一个人的题词,就达到了三次之多。在1967年3月4日,新华社发布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通稿,各大报纸都在转天刊发同样文章,雷锋一下子就成了新时代树立的道德典型。“螺丝钉”精神以及“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等比喻,直到今天仍是流行口号。

因此,对雷锋的任何政治性解读都不过分。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有关于小学生教材里雷锋的日记还都是需要背诵的篇章,而《雷锋日记》一书更是一版再版。

1963年开始出版的《雷锋日记》让后来的人们知道了这个小个子军人的故事,整本书弥漫着一个年轻人心中的共产主义激情,这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共产主义日记将雷锋刻画成了一个脸谱式人物,而这种高大全的形象,在那个时代并不少见。可能连雷锋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会成为这个国家接下来难以超越的道德英雄。

在师永刚编著的新作革命说明书之《雷锋》里,他如此介绍雷锋,“雷锋在中国的影响力上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最终他成为中国少数能够以头像传世的人物之一,其他几个人物都是政治领袖,只有雷锋,是一个普通士兵。”

根据一个公开的数字表明,《雷锋日记》仅“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就印刷了160万册,以今天的商业标准来看,这本书应该被称作超级无敌畅销书。

但属于雷锋的时代还是过去了,在一个经济爆炸式发展的社会里,雷锋的故事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

这倒不是坏事,梁文道在自己的节目里曾经讲过关于他那种在殖民地长大的小孩对雷锋的看法,他曾对着班上的同学读《雷锋日记》里其中一段,“今天是大年初二,我的战友们都去过年了,我不去,我今天要在马路上捡屎”。当时他的同学们都笑翻了,大家觉得这个家伙太异常了,这样的人怎么会成为一个国家的典型人物呢?

这种怀疑和调侃在今天中国也不断涌现,雷锋不再是过去那个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徒形象,而成了像切·格瓦拉一样的精神符号,在美国《新闻周刊》的评价中,他是一个“戴着帽子的嬉皮士”,师永刚在他的书中使用了300多张照片来还原一个普通士兵的时代生活。无疑,他在生前享有了种种成为政治偶像带来的好处,作为一个士兵,他不停地坐着火车出差,他能在天安门前骑摩托车,还能在镜头是稀缺资源的年代,摆拍出多张生动的肖像照。

许多当年用来刻画雷锋的故事,同样在互联网上被较真的网友们一一拆解,语气调侃,显然,在这个草根回归主角的时代,人们不愿意再迷信用政治权力打造出的虚拟偶像。再也没有凭借强大的话语权推出一个完美的道德楷模,当下中国的确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活生生的、有性格和不完美的人。

不过矛盾的是,人们还是会怀念雷锋,或者雷锋精神。当《山楂树之恋》能够赚取绝大多数人眼泪获取高票房的时候,你会发现,全社会都在怀念那个起初看似单纯的时代,但事实是,政治高压下人们总是不能为所欲为。或者人们怀念的不是雷锋的单纯,而是担心当雷锋真的变成一个“嬉皮士”符号后,世上是否再也不会有雷锋精神。无私奉献和乐于助人或许在这个国家的后代生活中将演变为传说?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分享到:

本文地址: http://www.jrjia.com/2012/03/04/1761.shtml


  • 暂无相关日志